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生活?

  • 时间:
  • 浏览:0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生活?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文章目录列表:

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生活?

2.以岭药业再回应质疑,市值已蒸发近70亿

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生活,我认为我们要保持乐观心态并且要在生活中更加注意以下事情:1.做好经济规划,金钱方面时刻保持风险意识;2.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健康胜过一切。

首先是不管事业还是生活,做好经济规划,金钱方面时刻保持风险意识:

疫情对很多行业带来了冲击。在我身上我感觉刻骨铭心的是家庭收入的影响。在疫情之前,我们的家庭收入构成基本上就是我们夫妻的薪水。每个月2.5W。在厦门这个沿海城市也算是马马虎虎的小康。但是随着疫情的持续,我和妻子的收入出现了大幅缩水。首先是我的工资,由于我们工厂的订单随着疫情的持续锐减到只有疫情前的50%。绩效工资基本上为零。薪水由疫情前的2W,锐减到1.3W;妻子的工作的商场也是行情不好,工资也降到几乎只有0.3W。好巧不巧的是2018年我们又买了第二套房子,每个月还有1.3W的房贷加上大儿子大学的生活费。经济压力瞬间变得像泰山压顶。为此我们取消了小儿子的培训班,减少了家庭外出就餐的 次。但是仍是入不敷出,不得已向岳父母伸手要来10W渡过难关。在此期间,我就开始研究我们这种普通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也和一些相熟的朋友交流一些心得。我发现,我有个别朋友虽然同样受影响,但是应对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时,他们却显得比我从容的多。取经之后,受益良多。我发现他们在家庭小康之后,就开始拓展收入来源。老公除了上班,还在一个私人的科技企业里占股10%,每年能有个几个W的收入。另外,两口子还买了些银行 。用他们的话说,挣钱很少,但是不赔还有增值就好。对此,我还是很有感触的,我觉得疫情过后,普通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考虑多渠道的家庭收入,使自己的家庭收入多元化,这样在有类似于疫情这样的天灾来袭时,才会更从容。

然后,我特别注意疫情期间的数据统计,我发现疫情期间因疫情死亡的人中,老年人居多,并且基本上都是死亡人员在感染新冠之前已经有了其他病症。普通的健康人群即使感染了新冠也基本都能康复。为此,等疫情过后,我觉得我们更要自律的生活。套用一句减肥口号“管住嘴,迈开腿”。使自己的身体始终处于健康状态。保持对病毒的高抵抗力。只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有美好的未来。为此,坚持好的生活作息,坚持好的饮食习惯。坚持 运动,保持健康体魄。这是现在和疫情之后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事情。

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痛苦,疫情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疫情过后,生活仍要继续。我们必须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只有改变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以岭药业再回应质疑,市值已蒸发近70亿

自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实施后,“新冠吃药顺序图”、“新冠药物清单”、“新冠用药攻略”等信息在各大社交网络疯传,各地民众也因此掀起了跟风“囤药潮”。虽然政府及时呼吁大家不要盲目囤药,将药留给有需要的人,但是仍阻挡不了消费者们囤药的步伐。

为什么民众执着于囤药?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随着身边的“小阳人”越来越多,人们逐渐意识到家里常备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然而大多数民众缺乏如何有效治疗病毒的知识,缺乏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只好参考“新冠药物清单”,不知道什么药有用就什么药都买,并非有意囤药,但也不得不买。

另外,继各大药房的连花清瘟、布洛芬、泰诺等退烧药物陆续宣告缺货后,消炎药、感冒药、止咳药也加入了被“抢”的浪潮。有人“阳”了跑遍全城都买不到一盒退烧药,有人好不容易 上抢到几盒药,拿到货却发现是假药,也有人买的药迟迟不发货,各大医院发热门诊又人满为患。供给不足引起的焦虑、恐慌,让原本不想囤药的人逐步加入到囤药的队伍中。

“囤药”,是民众对抗击疫情的阶段性条件性反射,就如前两年“囤口罩”、“囤酒精”一般。即使依据过往抗疫经验,“囤药”高峰过后,相关药物产量都会提升、价格都会趋于稳定,但民众还是会认为早买早安心,多买多保障。

面对这样的心理,应该如何有效引导民众合理采购药品?

笔者认为,民众盲目“囤药”的根本在于不知道如何有效防治病毒。因此,引导民众合理采购药品,需要各界合力解决。

机构或药企可以针对各类感染症状,将各类药物按一周用量进行组合,并附正确用药顺序,设置“抗疫包”出售。既能有效指导人们采购药品,又能避免因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二次伤害。

而政府部门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医保 ,严控人员购买数量。民众购药时要求用医保卡进行结算,每个身份信息每月仅能购买一定数量的防治药品。既能保障供给满足民众需求,又能杜绝不法分子恶意囤药抬价的行为。

另外需要网络 加大对舆情的监管,任何引起民众恐慌的言论都应及时“下架”并予以处罚,同时医药管理部门及时公布药品库存,让民众有信心买到药品。

引导民众合理采购药品后,应去追本溯源,了解造成“囤药风波”的原因,这样才能在下一次囤货现象产生时及时解决。

显然,药品的供给不足是本次“囤药风波”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于药企来说,他们的顾虑很大原因在于加大成本投入新增生产线、新聘制药人员后,是否能及时将药物售出保障现金流?待疫情防治趋于稳定,国内用药量逐渐下滑时,这些生产线、这些员工该何去何从?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多种政策,比如降低税率、奖励增产、牵线搭桥促销售等,甚至可以与药企签订年度合作协议,大批量下单,消除药企的顾虑,优先保障供给稳定。

引起民众焦虑加入“囤药”队伍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个别不法渠道商恶意囤货哄抬物价。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严打囤积居奇、哄抬药价、散播虚假消息等违法行为的行为。政府可以直接向药品源头采购,采购后分发到社区医院、卫生站,直售给民众,避免中间商赚差价。

另外,需要保障物流运输,确保防疫物资可以按期送到民众手中,同时加大医疗设施投入,如杭州核酸亭变“健康诊疗驿站”、开放“互联网医院”等,都是缓解民众焦虑,减少囤货行为的重要举措。

药物紧缺只是一时现象,现在民众采购的药物均以备用为主,在药企加大产能、运输商加大运力、政府介入监管三头并进下,药物供应将会趋于稳定。

而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囤药”这件事呢?

网上有人戏称,以前是“买菜等风控”,现在是“买药等发烧”。当前形势下,我们可以适当买药备用,但药物都有保质期,对存储条件也有要求,保管不当容易变质,药物过多长期存放容易造成浪费。因此,大家不必盲目跟风购买大量药品。如果已经购买了大量药品的,可以积极响应“邻里互助,余药共享”的活动,将多余的药物提供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另外我们去药店所购买的感冒药大都是起治疗疾病的作用,并不能起到预防的效果。“是药三分毒”,如果没有疾病而服药,会打破人体机能原来的平衡,增加肝脏、脾胃负担,反而有可能会得病。因此希望大家理性用药,有不适的症状还是要及时就医。

当前疫情还没结束,防控政策调整是优化,不是放开,我们仍要履行防控责任。既需要药物帮我们抗击病毒,但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药物,不管是“阴”是“阳”,仍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不乱跑,做自己健康的 责任人。

一个县的防疫样本:农村发热高峰期已过,医院以“战时”状态迎春节返乡疫情

以岭药业再回应质疑,市值已蒸发近70亿

 以岭药业再回应质疑,市值已蒸发近70亿,据王思聪微博显示,他转发了一则有关连花清瘟胶囊的消息,并且评论称,“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以岭药业再回应质疑,市值已蒸发近70亿。

以岭药业再回应质疑,市值已蒸发近70亿1

 日前王思聪在微博上质疑以岭药业(002603)连花清瘟药效一事引发网络热议,昨天还导致以岭药业股价跌停,市值从670亿左右跌到600亿。

 此前以岭药业董秘已经针对质疑做了回应,表示“关于微博上所传的消息,请指出具体的问题与源头,我们将对具体内容做解答。从临床试验,到具体的实验数据,再到被收入到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包括适应症与说明书,我们都有完整的证据和报告披露。

 不能因为‘王思聪’三个字眼,就随意提出疑问,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听听就罢了,投资者请加以甄别。”

 现在以岭药业再次回应了有关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问题,以岭药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企业家》表态:“公司从未在任何场合表示‘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

 据《证券时报》报道,4月14日13时08分,王思聪在微博转发了一则有关连花清瘟胶囊的消息,并称监管部门应严查以岭药业。

 大约过了一小时后,王思聪又编辑了该条微博,删去了监管部门应严查以岭药业等字眼。

以岭药业再回应质疑,市值已蒸发近70亿2

 以岭药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企业家》表态:“公司从未在任何场合表示‘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此前王思聪向证监会隔空喊话,希望严查以岭药业,4月14日,以岭药业跌停,最终报收35.99元/股,当日市值蒸发67亿元。

 4月14日,王思聪又发威了,这一次瞄准的对象不是娱乐明星,而是全 生产连花清瘟药物的企业-以岭药业,凭借一己之力把这家公司送上了热搜。

 据王思聪微博显示,他转发了一则有关连花清瘟胶囊的消息,并且评论称,“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

 转发约1小时后,王思聪删除了转发言论,但仍保留了有关连花清瘟的内容。对此,有媒体报道称,以岭药业证券部对外表示,“从临床试验,到具体的实验数据,再到被收入到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包括适应症与说明书,我们都有完整的证据和报告披露。不能因为‘王思聪’三个字眼,就随意提出疑问,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听听就罢了,投资者请加以甄别。”

 事件发生后,4月14日当天以岭药业表现很强势,最终涨停。但是,4月15日,事件持续发酵,以岭药业最终跌停,收盘于35.99元/股。

 公开信息显示,以岭药业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生产的连花清瘟产品在抗疫中走红。2022年以来,其股价从20.35元一路暴涨,4月12日一度达到43.12元的历史新高。

 近期,随着上海等地疫情又起,连花清瘟也成为许多居民的防疫物资。

 3月31日,世卫组织网站发布《 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 评估会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有效性,鼓励世卫组织成员国考虑中国中西医结合模式。

 根据王思聪转发的消息显示,其质疑关于“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胶囊”一事尚没有报道明确说明。

 截至目前,以岭药业也没有针对此次事件热议的“ 卫生组织推荐连花清瘟”发布澄清公告。而除王思聪之外,其他投资者质疑以岭药业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其实,从以岭药业的业绩来看,2019年至2021年9月,以岭药业营收分别为58.25亿元、87.82亿元及81.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7亿元、12.19亿元及12.24亿元,疫情对其业绩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同期,以岭药业的股价也从2020年初的8元/股最高涨至近期的39.99元/股,涨幅近4倍。但是,在王思聪的质疑下,公司股价目前已经开始回落。您对王思聪的质疑怎么看呢?

以岭药业再回应质疑,市值已蒸发近70亿3

 以岭药业称,与钟南山院士为学术合作,钟南山院士未因此取得过任何劳务报酬,更非以岭药业的投资人。

 王思聪向证监会隔空喊话,希望严查以岭药业的第二天,4月14日,以岭药业跌停,最终报收35.99元/股,当日市值蒸发67亿元。到了第四天,以岭药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企业家》表态:“公司从未在任何场合表示‘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

 事情缘起于4月13日,普思资本创始人王思聪在微博上转发了一则视 ——《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谁告诉你的?》,他在转发语中写道,“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舆论发酵,13日下午,王思聪删除了评语,仅留下“转发微博”四个字和上述视 。

 当 午,以岭药业证券部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关于微博上所传的消息,请指出具体的问题与源头。不能因为王思聪三个字,就随意提出疑问。”

 王思聪为何提出严查,希望严查什么问题?外界尚不清楚。但从他转发的这则视 来看,矛头直指连花清瘟究竟是不是 卫生组织(简称WHO)推荐的'用于治疗新冠的中成药。

 对此,上述负责人解释称,WHO认可的是包含连花清瘟在内的中医药对于新冠肺炎的疗效。记者随后在WHO官网上,查询到一份今年3月22日发布的会议纪要,题为《世卫组织关于传统中药治疗COVID-19的 评估会议》。

 其中一位 援引一则有关连花清瘟胶囊用于治疗新冠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论文,文中称,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国9个省、23家医院、284个病人之间展开,实验结果显示,服用了传统中药胶囊的新冠病人,比没有服用该药物的病人更快康复。会议纪要中还提到,与会 建议WHO,鼓励成员国采用融合传统药物的方法来治疗新冠。

 但WHO是否将连花清瘟作为新冠治疗推荐药物,并没有在该会议纪要中得到体现。而根据《 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 评估会报告》,里面提到的原话是——鼓励世卫组织会员国在其卫生保健系统和监管框架内考虑使用中医药治疗新冠的可能性。

 2020年初,武汉新冠疫情暴发。当年4月,连花清瘟胶囊处方药就被 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作为国内 生产连花清瘟药物的企业——以岭药业逐渐为国人熟知,该公司也拥有中药连花清瘟的 。

 今年1月初,香港第五波疫情暴发后,有消息称连花清瘟被大规模使用。而今年3月,上海疫情暴发后,很多居家隔离的上海市民,都收到了分发的连花清瘟胶囊和颗粒,连花清瘟成为这次上海抗击疫情的头号主力药物。但随着连花清瘟“出圈”成为抗击新冠的“神药”,围绕它是否真的有效的争议也在逐渐增多。

 连花清瘟曾多次被钟南山院士推荐用来治疗新冠肺炎,并声称在抑制新冠病毒方面有作用。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钟南山院士与以岭药业双方为学术上的合作关系,钟南山院士未因此取得过任何劳务报酬,更非以岭药业的投资人。多位 认可连花清瘟针对新冠病毒的疗效,是基于连花清瘟开展的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

 就在王思聪炮轰以岭药业之前,马云也成为了以岭药业第七大股东。

 以岭药业2020年中报显示,马云进入该公司十大股东名单,持股458.03万股。等到了2021年三季度,马云在一年多内增持了279.34万股,持股数达737.31万股,一跃成为公司第七大股东。随着股价的增长,马云或因此获利颇丰。有投资者在互动易上对此事进行询问,4月7日公司回应道,其“未掌握阿里马云先生的相关详细信息”。

 今年以来,国内新冠疫情依然严峻,以岭药业股价从2020年初的8元涨至如今的35.99元/股,涨幅约4倍。截至4月14日,以岭药业市值达到668亿元,已经超越同仁堂和白云山,位列片仔癀和云南白药之后。

你会把剩下的药品带回农村吗?

极目新闻记者张万军

春节将至,外出务工农民和大中专学生陆续返乡,农村地区人员流动加大,新冠疫情传播风险也随之加大。做好农村的疫情防控成为我国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点,受到社会的关注。

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要求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和农业稳产保供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国内多地近期相继成立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全力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

农村现在的防疫现状如何?乡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防疫工作开展的情况如何?极目新闻记者日前实地探访了安徽省太湖县的多个乡村、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等机构,试图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寺前镇卫生院输液室

大部分村民发烧吃药后康复

太湖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全县面积2040平方公里,人口58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县,是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距离太湖县城约27公里的寺前镇罗溪村,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这个地处群山中的村子和很多乡村一样,常住人口主要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年轻人都在外面谋生。

1月3日下午2时,村里的健身广场上,73岁的叶婆婆一边照顾着重孙,一边和村民聊着天,看上去精神状态不错。叶婆婆是一名留守老人,和两个重孙及大女婿在村里生活。

去年12月下旬,叶婆婆出现了咳嗽症状,不过没有发烧。她吃了一点感冒药,每天喝大量开水,可能是因为身体底子不错,几天后她的咳嗽症状就消失了。这段时间,她还收到了村里发的三片布洛芬。叶婆婆的大女婿和两个重孙曾出现发烧的情况,在家吃过药后都顺利康复了。

“有的人发烧,有的人骨头疼,有的人嗓子疼,我们大部分村民都有一些症状,完全没症状的人极少。但现在基本上都好了,只有少数人还有些咳嗽等症状。”叶婆婆表示,大部分有症状的村民都会自行吃点药,在家里硬扛,实在扛不下去的才会就医。他们村里的卫生室只有一个医生,一般不给村民打针或输液,只开药。

43岁的叶师傅是寺前镇西河村村民,以开货车为生。13天前,他的大儿子开始出现发烧症状,最高体温接近40摄氏度,他就到村卫生室开了一些感冒药。大儿子吃了两片感冒药后,叶师傅用当地的土办法——热水泡脚为其治疗,几天之后,大儿子基本康复。但随后,叶师傅、妻子和小儿子也陆续出现了发烧症状。

“除了发烧,还有全身疼,尤其是腰部疼得让我坐立不安。”叶师傅回忆自己当时的症状,他吃了一粒感冒药和几粒止疼药,每天大量喝开水,4天之后就基本康复了。他的妻子和小儿子的康复过程也颇为顺利,没有出现其他后遗症。

叶师傅表示,西河村大部分村民已经出现过发烧等症状,村民都是吃点药,用一些土办法在家治疗,现在基本已经康复了。但也有少数老人还有些后遗症,他们附近村里有个别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没能挺过这波感染潮。

距离太湖县城不远的小池镇小池村,78岁的村民王大爷在镇上买菜后步行回家,微微驼背的他看上去身体恢复得不错。十多天前,独自在家的王大爷出现骨头痛的症状,吃了一点感冒药后,过了两天就基本康复了。他介绍说,这段时间,村里村民大部分人都出现了发烧等症状,但现在都已基本康复,也有个别高龄老人因感染新冠后去世的情况。

小池镇卫生院

有老人没能挺过来

1月4日上午10时,太湖县寺前镇卫生院输液室内,二十多名患者正在接受输液,其中大部分是老人。此后,前来输液的患者络绎不绝,4名护士忙个不停,穿梭于输液室和住院病房。这家卫生院有近10间病房,约20张病床,多数病床已被使用,但还有数张空床位。

其中一间病房内,89岁的刘爹爹正在接受输液。在一旁陪同的村民介绍,刘爹爹是寺前镇王畈村的五保户,感染新冠后出现肺部感染,病情较重,已在卫生院住院几天。

正准备办理出院手续的吴先生是寺前镇王畈村村民,去年12月16日,60岁的他结束外地打工回到老家。4天后,他出现了发烧、畏寒的症状,吃了一些布洛芬退烧药,当晚烧就退了下去。次日上午他感觉还可以,但下午他再次出现发烧的情况,他又吃了一点感冒药和阿莫西林。第三 午,他再次出现低烧的情况,在家扛了几天症状始终没有消失,还出现了胸闷等不适。去年12月29日,吴先生来到寺前镇卫生院就诊,医生为其检查后告诉他有支气管炎,肺部轻微感染,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

“每天接受输液治疗,主要用药是头孢,现在症状基本消失了。”吴先生介绍,自从他住进来后这几天,每天到卫生院输液的患者很多,住院的患者也有所增加,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感染新冠引发的,老人居多。

吴先生还表示,他家附近有6户人家,这段时间没有出现发烧等症状的只有一个人,但其他人的症状没有他严重,基本上都在家里吃点药后就康复了。他在外地的老伴、女儿、儿子、孙子等也都已经发过烧,现在都已康复。

“今年过年我准备让儿子不要回家了,这个时候比较敏感。”吴先生说。

寺前镇王畈村村民刘爹爹也是住院病房的患者,他今年73岁,也是一名留守老人,独自在家里生活,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去年12月18日,他出现发烧、咳嗽、身体痛等不适症状,吃了感冒药后一直在家休息,但不适症状始终没消失,还出现了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无奈之下,他来到寺前镇卫生院就医。医生诊断他有白肺的情况,需要住院治疗。经过几天的治疗,刘爹爹的症状明显好转,再过两天就可以出院。

“以前我身体好得很,没有什么基础病,接种了三针新冠疫苗。其他的村民一般过几天就好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我的情况这么严重?”刘爹爹感到有些不解。

1月5日上午,小池镇小池村一户农户正在办理一场丧事,过世的是一名81岁的老人。老人此前患有基础病,前几天出现发烧的症状,在家吃了一点感冒药,症状有所缓解,但在前两天突然过世。

在寺前镇卫生院住院的患者吴先生

有医护连续工作三天三夜

1月3日下午3时30分,寺前镇罗溪村卫生室村医范医生正在值班,此时没有一个病人前来看病。范医生介绍,本轮感染中,罗溪村估计有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出现过发烧等症状,但大部分都已经康复。他认为本村的此轮疫情基本上已结束,目前还有少数村民还有呕吐、拉肚子的情况。

范医生介绍,此次村民发烧一般一两天就好了,严重的不多,个别死亡的老人是因为有基础病,且年龄偏大。本轮疫情初期,村卫生室缺少布洛芬和连花清瘟等药品,但有一些其他感冒药,近期布洛芬已经到货。这段时间,村民来卫生室看病时,如果情况不太严重,他会开一些西药或中药,并建议其在家配 用生姜水泡脚、梨子炖黑芝麻等土办法进行治疗,如果情况比较严重,他就会建议其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寺前镇卫生院副院长王医生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近期因为发烧前来就诊的村民并不多,大多数来就诊的患者都是感染新冠后出现肺部感染等情况。

王医生表示,本轮疫情高峰期大约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12月底达到高峰。目前高峰期基本已经过去,但近几天前来就诊的新冠患者还比较多。目前在卫生院住院的病人有约20人,每天接诊的需要输液的患者约六七十人,其中有部分患者有肺部感染的症状。

王医生介绍,他们医院共有42名医护人员,本轮疫情期间,上级医疗机构由于人手紧张,从卫生院抽调了个别医护人员。在疫情形势最紧张的那段时间,该院医护人员几乎全部感染,当时人手十分紧张。

“人手再紧张,也要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疫情最高峰时,我白班夜班连轴转,即便发烧也在坚持工作。院里一名护理人员曾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因为当时其他护理人员都在发烧。当时院内所有医护人员都在咬牙坚持,终于挺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王医生认为,从现在到春节,医院仍然会处于比较忙碌的状态,一些感染新冠后有后遗症的老人会陆续来就诊,他们已经在人员、药品方面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上级卫健委也一直在密切监控疫情的情况,积极指导他们开展工作。

1月5日上午9时,太湖县小池镇卫生院内,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少,输液室只有一名老年患者接受输液。陪同其就诊的同伴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老人不是因为感染新冠来就诊的。卫生院的住院病房也未见到有患者住院。

小池镇卫生院一名医生介绍,当地本轮疫情高峰从去年12月中旬到12月28日左右,持续了约2周。他们医院41名医护人员,有39人曾出现发烧等情况,但目前都已康复。“高峰期时每天有100多名患者来医院就医,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直接去了县里的医院。”这位医生介绍,疫情高峰期医院也曾出现药品紧张、人手紧张的情况,但目前都已经得到解决。

担心返乡潮加重疫情

1月4日下午,太湖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内科门诊,5个诊室的门口都张贴着“呼吸道疾病专科门诊”字样,但候诊区等待的患者不算太多。导医护士表示,如果患者病情不严重,建议延后办理住院。医院住院部12楼的呼吸内科病区,大部分病床已被使用。

太湖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琥医生介绍,在此轮疫情防控过程中,他们医院作为当地最大的医院,承担了大部分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成为当地抗疫的主战场。从12月中旬开始,医院急诊科每天出诊的次数都在40次以上,每天接诊的患者有两三百人,现在住院人数近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感染新冠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由于当地山区较多,有时单次出诊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医护人员非常辛苦,这段时间几乎都在超负荷运转。前段时间急诊科40多名医护人员几乎都被感染,但因人手紧张,绝大部分医护人员都带病坚持上岗。

太湖县人民医院内科候诊区

刘琥介绍,为了应对此轮疫情,医院在800张床位的基础上增加了近200张床位,还提前在人员、物资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当地县委、县政府、县卫健委在各个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

“去年12月17日到27日,是我们医院本轮疫情接诊患者最高峰时段。从去年12月27日至今,每天入院就诊的患者人数仍处于较高的位置,估计这种状况会持续到今年春节前。”刘琥表示,他现在最担心的是随着当地在外务工人员的陆续返乡,当地出现更多群众感染新冠的情况。

刘琥介绍,目前医院从领导到医生,从救护车司机到护士,全部坚持在一线岗位上,全体医护人员以“战时”状态应对此轮疫情。

1月7日,太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目前太湖县此轮疫情已过了感染高峰,正处在住院救治高峰期,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有序。为了确保平稳安全度过疫情流行高峰期,太湖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现场坐镇指挥的扁平化指挥体系,统筹全县医疗救治力量,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保障药品供应,强化重点人群检测与医疗服务,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等多项措施。

家庭如何选氧饱夹?

我赞成把剩余的药品带回农村

当下正值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在疫情防控政策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的背景下,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口服液等“抢手涉疫药品”曾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与中心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但在医疗卫生方面基础相对薄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药品储备数量、医疗服务资源极其有限,用于疫情防控的退烧退热、消炎止咳、解痛类等药品明显不如城市丰富。因此,在当下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最吃劲、最要紧的关键时刻,解决农村“药紧事”十分必要、也极为迫切,提出“互帮互助、带药回村”倡议顺应时势、正当其时。

“这个很务实,应该点赞!”“好建议,可以减少农村的医药困难”。在网友纷纷点赞的背后,我们也清醒地知道,病毒不挑人、不等人,若因治疗药品短缺、防疫物资欠缺,导致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等重症人群得不到及时救治,将会给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如何有效缓解农村药品紧缺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必须作答、更要答好。随着春节临近,在外游子返乡导致农村地区疫情传播风险随之加大,借此机会推动抗疫药品互助共享,为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带些药品物资,既满足更多农村居民的用药需求,也有利于缓解农村地区药物短缺的不利局面,不失为一种值得称赞的做法。

世卫组织官网对新冠居家患者建议,推荐高危险人群使用指夹式血氧仪。

卫生组织指出,新冠病毒感染者有可能会出现血氧下降的情况,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血氧饱和度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反映机体的供氧状况。正常人的血氧含量正常值为95%~100%,如果低于90%,往往提示有低氧血症。根据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静息状态下,吸气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3%,可判断为重症新冠肺炎。

  血氧仪就是帮助鉴别是否属于危险状态的工具。居家检测常用的是指夹式血氧仪(俗称“氧饱夹”),其测量的是手指末端血氧情况,正常情况下可以反映全身血氧情况。世卫组织官网对新冠居家患者建议,推荐高危险人群使用指夹式血氧仪:每天检查2次血氧;若血氧低于90%,需要呼叫急救;若在90%~94%,需要联系医护看如何处理;儿童如果血氧低于90%且有咳嗽、呼吸困难、嗜睡、不能 、抽搐等情况,需要呼叫急救。 卫健委最新的《居家治疗指南》也建议,保障指夹式血氧仪的储备。

今天关于“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生活?”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