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入局换电,蔚来你准备好了吗?
- 时间:
- 浏览:0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宁德时代入局换电,蔚来你准备好了吗?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列表:
宁德时代入局换电,蔚来你准备好了吗?
2.牛气冲天辞辛丑,猛虎添翼看壬寅
易车原创 --“车饿了”?快来块巧克力电池。
是的你没有看错,现如今厂商为了自家产品能博得眼球在起名上真是煞费苦心,什么刀片电池、果冻电池,这不宁德时代在近日发布的换电品牌EVOGO中又带来了巧克力电池。车没电了到换电站随时来上一块儿,瞬间“满血复活”。这好似游戏里的场景真的被“宁王”带到了现实 ,不禁让我提出疑问:蔚来你准备好迎战了嘛?
我们都知道蔚来一直是换电补能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在宁德时代入局之前,国内少有的换电形式只有蔚来做到了初具规模。据蔚来官网显示截止目前有换电站784+座,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并且还在持续推进和覆盖,在去年的NIO Day 上蔚来也公布在中国计划拥有超1300座换电站。实现之后对于用户的里程焦虑将会有极大的改善,一首歌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换电流程继续上路了,对于电动车的发展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此次宁德时代的突然入局是心血来潮还是蓄谋已久?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发布会的一些重点内容。看看宁德时代的换电又有怎样的亮点和优势。
01 EVOGO带来了哪些新玩意儿?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到爆发式增长的新阶段。2021年1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22.6%,产品愈加丰富,服务愈加多元。但是,里程焦虑、补能焦虑和购置成本一直困扰着新能源汽车消费者。
针对消费者痛点,发布会上EVOGO推出了换电块+快换站+ 的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三大模块形成一个闭环使得补能这件事变的十分简单。
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巧克力换电块(Choco SEB)。每个巧克力换电块能够提供200km左右的续航里程,单车最多支持3个巧克力换电块。也就是最大可以实现600km左右的续航。
“巧克力换电块”是专门为实现共享换电而开发量产的电池,具有小而高能,自由组合,极简设计三大特点。采用宁德时代的CTP( 成组)技术,“巧克力换电块”重量能量密度超过16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325Wh/L,单块电池可以提供200公里左右的续航,并可以适配全球80%已经上市以及未来3年要上市的纯电 开发的车型。人性化的一点是消费者换电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里程需求选用1-3块电池。提升了换电效率并降低了换电成本。此外,“巧克力换电块” 采用无线BMS技术,外部只有高压正负接口,大幅提高了插拔部件的可靠性。
另外“一电多车”也是这个换电块的一大亮点。 “巧克力换电块”可以适用于从A00级到B级、C级的乘用车以及物流车。换电站可以适配使用“巧克力换电块”的各品牌车型,打通了电池与车型的适配壁垒,实现换电车型的选择自由。
消费者可以“按需租电”,根据自身的使用场景与习惯,自由选择租用换电块的数量。当前,大部分私家车主在日常使用场景中,仅会用到电池电量的10-20%,却为了缓解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不得不购买大电量的车型,付出了大量的沉没成本。通过“按需租电”,消费者在日常市内通勤,只需租用一个电块。如果要长途出行,则可以选择两个或三个电块,真正做到可增可减,实现用电自由。
第二个重点就是快换站,它具有占地小、流通快、容量大、全气候四大特点。每一个标准站仅需三个停车位,单个电块换电约1分钟,站内可存储48个换电块,确保用户时时都有满电的电块可以更换,无需长时等待。同时,换电站还可提供适配不同地区气候环境条件的版本。
作为闭环的最后一项, 承担了不同模块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作用,提供了人、车、站、电块的相互连接和服务。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模块通过 服务消费者。
最后发布会揭晓了EVOGO的“小绿环家族”001号成员——一汽奔腾NAT 组合换电版。未来EVOGO将选择十个城市首批启动换电服务,并发布更多品牌的换电车型。
02 CTP技术是个啥?
前面我们提到新发布的巧克力电池块应用了CTP 成组技术,那么CTP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技术对于电池性能的提升有何正向帮助呢?
我们知道动力电池结构一般是电芯(Cell)→模组→电池包,电芯是最小单元,模组是由电芯组成为了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安全性,电池包就是一个个模组组成的。
这样的三层结构是典型的动力电池包的标配,之所以有模组,一方面是起到保护、支撑和集成电芯的作用,另一方面各个模组独立管理了部分电芯,有助于温度控制、防止热失控、同时便于维修。但凡事有利有弊,模组的存在,使得整个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有所下降,导致了成组效率不高。在单体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的同时,受限于传统电池包的成组方式,电池系统层面的能量密度仍处于160Wh/kg左右。因此宁德时代提出的 成组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
去掉模组,把电芯直接集成在电池包上,即CTP(Cell to Pack),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模组之间存留的空隙,整个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随之提高。
但与此同时,虽然上述去模组化的思路看起来简单,但实现起来却并非易事。无模组意味着着更高的工艺难度,意味着对电池单体的质量和一致性的要求更高。以前一个电芯出了问题可以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在局部模组内进行控制以免影响整个电池包,但去掉模组后,一个电芯出了问题可能殃及整个电池,因此,宁德时代的无模组技术,不仅是电池系统工艺层面的 创新,更体现了电池单体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2021年,宁德时代的CTP( 成组)方案已经进入3.0版本,同等体积下,整包电量相较上一版本提升13%,重量减轻10%。
CTP具备哪些优点?
1.提升续航里程:去掉了模组,电芯填充量更多了,电池包能量密度随之提升,直接让整车续驶里程得到改善。在相同的电池化学体系条件下,宁德CTP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有着10-15%的提升;
2.安全性提升:前面我们说到去掉模组不是会让单体电芯的安全性下降吗?我们要知道提升电池的性能之前一直依靠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而在CTP技术来临之前,能量密度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由磷酸铁锂向三元锂转变而实现的,而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有更高的危险性。CTP在电池包层面对能量密度进行了提升,意味着在电池单体层面可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普通三元、甚至磷酸铁锂电池就可以实现充裕的续驶里程。在同样的里程效果下,整车的安全性无疑得到改善。当然,对于高镍体系的CTP来说,安全性的风险仍然存在。
3.降低成本:从成本来看,由于省去了模组环节的线束、盖板等零部件,整个电池包零件数量减少了40%,生产效率提升了50%,CTP电池包的物料成本与制造成本将得到改进。而如果使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相较于传统的三元电池包,整个电池包的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
因此目前各家也都在电池的结构上不断创新,在化学性质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改善物理结构的确是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和突破口。
03 宁德时代做换电的优势
我们先来看看宁德时代在整个电池行业里的地位: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宁德时代2021年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80.51GWh,国内市场占比52.1%, 第二名的比亚迪,占据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
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和产业链整合能力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次推动换电模式的发展也具有其他厂商不具备的先天条件。
首先巨大的出货量以及电池供应,至少换电站建成,不用担心换电的电池来源;其次,宁德时代于2015年收购了广东邦普循环,实现了集研发、生产、销售、回收于一体的循环产业链,打造了“电池生产→使用→回收与资源再生”的生态闭环。因此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得到有效解决;再次,拥有控股的电池售后服务企业,可以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问题,提升动力电池售后服务质量。另外,在城市合作、金融合作、电网上,宁德时代近期也展开了不少合作,应该是为换电早有谋划。
那么对于早就深耕换电的蔚来对于此次宁德时代的入局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对此,坚持采用换电方案的蔚来在受访时表示:“欢迎有利于电动车主方便使用和方便出行的创新和商业模式。” 并指出“蔚来和宁德时代都是电池资产公司武汉蔚能的股东,双方在这方面一直有合作。投入资源开展电动车补能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智能电动车的普及、促进交通领域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是必要和有益的。当前最主要的竞争还是电动车作为一个整体和燃油车的竞争,所以一切有利于电动车主方便使用和方便出行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对于所有的电动车品牌来说都是好消息。”
可见对于宁德时代的入局蔚来表达了开放欢迎的态度,毕竟目前如何推动换电生态的普及和完善是各家需要共同去努力的,多方企业的共同促进可以实现一种双赢和多赢的局面,对于消费者而言更是一种便利的补能选择。
04 写在最后
换电模式的到来使得电动车让人诟病已久的续航焦虑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缓解,试想未来换电模式的普及使得和加油一样 快捷,那么电动车的渗透率和保有量将会迎来更大程度的提升。
无论是宁德时代还是蔚来,亦或是今后新加入进来的企业,集体营造一个完整的,安全的,便捷的换电生态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利好。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企业加入进来,无论是电池厂还是车企的加入都会引领换电模式加快普及的进程,现如今无论是快充也好、换电也罢,谁能真的帮助消费者解决续航焦虑问题并使补能游刃有余,谁就会是行业内最需要的技术路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牛气冲天辞辛丑,猛虎添翼看壬寅
小米 科技 CEO雷军宣布小米进军 汽车 领域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介绍问界M5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
事事皆在人为,在这个网络无孔不入的年代,人的因素发挥着更多的作用。为此,北青 汽车 也选取了十位在2021年 汽车 行业发展中值得记录的“ 汽车 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英雄相惜,也有同病相怜。北青 汽车 将十位 汽车 人“CP”成五组。这五组人物,有得意者也有失意者,背后皆是2021年 汽车 行业的各种不平凡。
CP1
从产业链上下游改变 汽车
宁德时代·曾毓群
2021年,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的“造富”能力越来越强,动力电池 企业宁德时代全年斩获67.55%的涨幅,将其董事长曾毓群送上了各类财富榜的榜首。
据测算,曾毓群持有的宁德时代股权价值在3000亿元以上,而同样价值连城的是宁德时代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巨大 。在动力电池板块,截至2021年11月,宁德时代已经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31.8%的份额。
坐稳了核心供应商的宁德时代,也在不断向产业链下游渗透。2021年5月,宁德时代通过全资子公司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入股爱驰 汽车 ,占股0.3%;8月,宁德时代还领投了吉利旗下极氪 汽车 的Pre-A轮融资。11月,宁德时代以7.7亿元增资入股长安 汽车 旗下高端电动化品牌阿维塔,一举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除此之外,2022年伊始,宁德时代又发布了基于电动车快速补能的换电品牌EVOGO,以动力电池制造商的身份进入了这个之前一直为电动车生产企业主导的市场。考虑到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50%以上的占有率,“宁王”振臂一呼,换电市场风云将起。
小米·雷军
“小米有1080亿元现金储备。”为了造车而晒出手中的存款,小米 科技 CEO雷军的做法简单而直接。
在去年3月30日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将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并且官方表示,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由雷军亲自带队,首期投入100亿元,未来十年计划投入100亿美元。由此,小米正式进入造车领域。
既不是供应商身份,也不是投资人身份,小米是以纯正互联网企业的面貌进入造车的行列。最具优势的一点,是其拥有极为完善的生态链。在官宣造车后不久,小米董事长雷军就在一次 中透露,小米的 汽车 会配置小米“全家桶”,即小米的全套智能化配置,诸如空调、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制冷水等等,都来自小米生态链。可以想象,这些元素会给小米的 汽车 带来怎样的新玩法。
CP2
“灵魂”的造车
华为·余承东
虽然华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造车”,但是在去年12月23日的华为冬季新品发布会上,能够享受“单一环节、单一产品”待遇的,除了一款 折叠手机,就是AITO品牌的 新车问界M5了。
向观众们介绍问界M5的是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也是华为在 汽车 圈的“代言人”。2021年5月,华为发布了余承东最新头衔: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及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 CEO。之后的大半年,余承东成了代表华为给 汽车 行业合作伙伴站台的常客。
从极狐S华为HI版到阿维塔11,去年华为在 汽车 领域动作 ,余承东也不断以各种方式给华为在 汽车 行业内“发声”。
相比之下,问界M5算得上华为的“心头肉”,这款增程式电动SUV,预售价格区间为25万-32万元。余承东亲自出场,向观众们介绍了这款新车:“我们这款车的底盘,是高端百万豪车底盘”“它的前悬是双叉臂独立悬架,我们看到很多车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是麦弗逊悬架,驾驶感受是不行的”“我们的续航里程,基本上三倍于正常的电动车, 一众纯电动车。”不得不说,初次介绍 汽车 产品的余承东的这些言辞中充满攻击性,引发了不少热议,但也成功地把问界M5带到舆论的焦点上。
尽管他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但是,从余承东这一年的忙碌和投入来看,“不造车”的华为已经“无限接近”造车了。
上汽·陈虹
2021年6月30日,在上汽股东大会上,面对股民“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的提问,刚刚续任上汽董事长的陈虹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就是当时激起热烈讨论的“灵魂论”。毋庸置疑的是,以上汽集团的体量,必须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当年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如此,未来的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亦然。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上汽集团拒绝华为也不乏道理。陈虹之所以因“灵魂论”而承压,更多的是因为上汽集团、特别是上汽的自主品牌近两年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领域少有“出彩”。原本业内 的“斑马”智能车机系统在一片“后浪”中被拍倒。批评者并不是质疑“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担忧上汽的“灵魂”在哪里。
在“灵魂论”传出之际,陈虹刚刚得到续任。在之后的半年里,上汽旗下的R 汽车 更名为飞凡 汽车 开始正式进入市场,智己 汽车 的 产品L7也启动了路测。不知这次,上汽能否找到新的“灵魂”。
CP3
高端化殊途同归
吉利·李书福
若论中国 汽车 人当中,谁在高端化的路上走得最远,当非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 汽车 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莫属。当年万众瞩目的收购将李书福的吉利带上了高端化之路,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吉利品牌成为自主品牌“一哥”,领克品牌在高端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沃尔沃 汽车 更实现了独立上市。
到了去年4月,随着全新高端电动化品牌极氪的发布,李书福手中又多了一张高端化的 ,身上也多了一个新头衔:极氪智能 科技 董事长。
表面上脱胎于领克电动化车型计划的极氪,实际上是吉利倾力打造的浩瀚架构的产物。极氪品牌不仅是吉利专注于高端电动化的业务部门,也是对传统车企并不擅长的用户运营的一次尝试。在领克模式的基础上,极氪建立起类似新势力的保姆式的用户运营体系,从用户社区到订车、交付,再到用车、补能,极氪品牌体量虽小,却帮助吉利集团进入了高端化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长城·魏建军
年初坦克品牌独立,年末沙龙新车亮相,魏牌开起“咖啡馆”,欧拉养了好多“猫”……过去这一年中,长城 汽车 董事长魏建军眼见得自己一手建立起的企业完成了“旧貌换新颜”。
无论人们对长城 汽车 的多品牌、多品类战略有怎样的评价,对各种光怪陆离的品名和造型有怎样的议论,不可否认的是,长城 汽车 变得“有趣”了。
当然也更高端了。坦克品牌旗下车型已经凭借“硬派越野”的定位实现了高溢价,一系列混动“咖啡”车型的支撑下,魏牌的定价区间也在提升。至于来得最晚、同时也“走得最远”的沙龙,则直接杀进了50万元价格区间。
如今魏建军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为长城旗下的诸多产品站台,而是需要考虑更深远的议题。在去年6月的长城 汽车 科技 节上,魏建军提出了“2025年销量达到400万辆,其中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比超过80%,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的目标,这距离他发出那句“长城 汽车 挺得过明年吗?”的灵魂之问还不到一年。
CP4
蹭老板的流量
蔚来·李斌
“为什么还有人买油车?”去年12月的NIO DAY 2021活动期间,蔚来董事长李斌提出了一个得意的问题。
立即就有人联想到了1000多年前的另一个场景:听到了饥荒的消息,晋惠帝司马衷问臣子们:“何不食肉糜”?
虽然在2021年突破了年销300万辆的大关,但新能源 汽车 ,特别是纯电动 汽车 普及的局限仍在。续航里程缩水、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都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纯电动 汽车 的顽疾。
当然蔚来的用户多数不在此列,因为蔚来拥有较多的充电网点,还有一键加电、一键换电等服务可用。不过,蔚来的平均售价是42.8万元,以我国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来看,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够承担蔚来的售价,也自然与这些快捷服务方式无缘。
但这才是大多数电动 汽车 消费者的真实处境,遗憾的是,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李斌“不明白”。不少年轻人曾以李斌这个“过得最惨”但是毫不放弃的人为励志偶像,转眼间,如果同样的这群人发现自己成了李斌“揶揄”的对象,不知会作何感想。
“何不食肉糜?”说这话的人,据说脑子有点儿问题。李斌是聪明人,“为什么还有人买油车?”这样的问题,还是少问的好。
理想·李想
李想爱公开怼人是出了名的。光是2021这一年里,先有在水银事件中“祝愿”当事人“脑子里装满了汞”,后有晒理想ONE销量“暗怼”质疑了增程式混动技术路线的大众中国负责人,如果再算上前几天将官宣造车的团车网,更坐实了 汽车 圈“怼”人 的名号。
遗憾的是,爱怼人的李想还被一些人塑造成了“直来直去”“有话就说”的耿直形象。但实际上,作为一家车企的负责人,李想这几次怼人,并不完全占理,更毫无风度。“水银事件”至今未有公开结论,作为车辆生产厂家的理想总是欠个说法;强行对比销量的行为更被认为是缺乏气度的表现,毕竟对方的观点完全围绕技术展开,李想的言论却是在指名道姓。
更有意思的是,李想“怼”人并非意气用事,而是精打细算的。在去年12月底的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曾直接批评友商的三缸增程发动机:“至少得四缸,买车一定不要去买三缸机”。
这次,被直接竞争对手diss的李想,没出声。
CP5
沙滩上的前浪
恒大·戴雷
恒大造车的事儿,怕是要黄。这本不稀奇,但熟悉 汽车 圈的人会注意到,这是以“恒大 汽车 常务副总裁”身份回归的戴雷的再度折戟。
从英菲尼迪到宝马,戴雷一度在 汽车 行业顺风顺水。可惜的是,走上创业之路的戴雷很难延续事业上的风光。“败”光84亿元的拜腾如今只剩下烂摊子,戴雷也只好离职出走。
令人意外的是,在2021年上海车展上,戴雷回归公众视野,新的身份是恒大 汽车 常务副总裁。略显尴尬的是,执掌过两大豪华品牌在华业务、最早加入造车新势力的戴雷,在恒大 汽车 的高管团队介绍中,只能名列第二排,就连头像都要小半号。
更令人唏嘘的是,“屈尊”寄人篱下半年多后,戴雷身后的“篱笆”倒了。
威马·沈晖
2021年,新势力车企销量普遍走高。 们风光无限之际,威马和它的创始人沈晖是个例外。
原本传闻的4月IPO未能实现,几款车型的销量也和蔚小理拉大距离,甚至不如新秀哪吒 汽车 和零跑 汽车 。更严重的是,去年一年间,威马 汽车 接连发生起火事件:9、10两个月,接连4起火灾;12月一个月内又有3辆车起火。
紧接着发生的“锁电”事件,则被认为是坐实了威马的电池存在缺陷:在本就续航严重缩水的冬季,威马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限制了电池可用电量。个别情况下,原本标称续航400公里的车辆可用续航只有100多公里,从而导致大量用户投诉。
业内人士指出,“锁电”是为了保护电池,而若非事态严重,威马当不会采取如此下策。
从2018年的试制车起火事件开始,电池安全性问题就一直伴随着威马,有据可查的起火事件已经不下10起,这也让威马成了另类的最“火”造车新势力。
传统 汽车 企业出身、深谙造车之道的沈晖,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都未能彻底解决威马的这一顽疾,也就只好坐视威马“起大早,赶晚集”。文/杨铮
对于新能源 汽车 产业来讲
2021辛丑牛年自然是牛气冲天的一年
160%的超高增长速率怕是以后再难遇见
如今2022,虎年(Chinese Tiger Year)已至
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必如猛虎添翼、威势腾飞!
所谓“吹尽狂沙始到金”
新能源 汽车 产业经过多年徘徊与积淀
2021年终是金蝉破壳、蓄势喷发
在多重因素的助推下,2022年必将如猛虎添翼、势不可挡……
首先在参与企业方面
除了所有的传统车企
单就中国市场的新造车势力来讲
大家所熟知并已然成势的蔚小理早已不那么孤单
哪吒、高合、威马、创维、零跑、极氪和岚图等均已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后面还有更加锐意与强悍的小米、智己和阿维塔等
一个个兵精粮足、虎视眈眈、志在必得!
2022新能源 汽车 将开启对传统燃油 汽车 的加速蚕食与侵吞
在车辆性能补短板方面
续航里程与经济性已经不是问题
新能源 汽车 的充电补能不便这一短板也或将在2022年后彻底终结
除了快充,“换电补能”已呼之欲出、扑面而来
2021年10月,工信部已在全国11个城市启动新能源 汽车 换电模式应用试点
2022年1月18日,宁德时代发布换电服务品牌EVOGO和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
2022将是新能源 汽车 性能全面超越传统燃油 汽车 的关键转折年
从今往后大家不买新能源 汽车 的理由将越来越少
在智能化发展方面
以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座舱为核心的智能化在2022年将加速发展与普及
2021已实现激光雷达 搭载量产车型的应用示范
2022年将逐渐实现自动驾驶细分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很多品牌及车型将在2022年开始搭载L2级以上自动驾驶系统,如特斯拉、蔚来、小鹏、丰田、智己、极狐和阿维塔等
钢铁侠马斯克更是放豪言要在2022年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如果说2021年是电动 汽车 的智能化元年
那么2022年才是大量智能化车型市场化落地的关键转折年
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截止2021年11月,我国已建成充电桩230多万根、充电站1.4万座、换电站1200多座
按照相关规划,下一步还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到2025年时力争将车桩比由当前的约3:1提升到1:1
更加完善与充分覆盖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将加速点燃消费者拥抱新能源 汽车 的热情
在产品线丰富度方面
从A00级到C级和D级、从混合动力到增程式和纯电动、从国产到外资、从轿车到SUV和轿跑,等等
车型产品极大丰富、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就目前已知,各类车企将在2022年推出超过90款新能源车型
总有一款适合您!
在安全性方面
根据“真锂研究”团队的持续跟踪与对照分析
新能源 汽车 的起火自燃等事故比例已大幅下降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的本质安全及系统安全已获得根本性突破与提升
配套供应链、工艺技术和规模效应等方面
一方面随着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全产业配套供应链更加优化与完善
其次从材料到电池再到整车制造各环节制造工艺更加成熟,产品品质和良率进一步提升
还有各环节生产制造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得升,生产效率极大提升
以上各方面因素叠加,并随着终端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的不断增长,全行业整体规模效应逐步显现,车辆成本不断下降
各国政府扶持政策层面,
2022全球共进,新能源 汽车 发展全面提速
中国方面,2022年中国政府对新能源 汽车 的财政补贴和购置税减免优惠等仍将继续,各种非经济性支持如不限行不限号和路权开放等不变
美国方面,拜登政府已通过总额达1740亿美元的电动 汽车 支持法案,从刺激需求、制造和供应链、建立充电基础设施的全国网络、研究和创新四个方面全面支持电动 汽车 产业的快速发展,试图赶超中国
欧洲方面,欧盟委员会于 2021年7月发布的Fit for 55法案有望在2022年正式落地,进一步加大欧盟各国碳减排力度
此外,在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方面,德国2022年补贴不退坡,单车依然保持最高补贴9千欧元,另外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2022补贴均不退坡
尽管利好多多,但也有困难和挑战
全球疫情蔓延继续,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困境
“缺芯少料”成为常态,车规级芯片和锂钴镍等主要关键资源及材料供应持续偏紧
政局不稳和地缘政治因素破坏原料供需平衡及导致价格波动 现
以上困难和挑战都将不同程度影响到新能源 汽车 的 健康 快速发展,过程中定会有所波折,但总体上看,就中国市场而言,2022年产销量保持40-50%的增长还是有充分保障的,对应的新能源 汽车 年度总销量约为500-550万辆左右
今天关于“宁德时代入局换电,蔚来你准备好了吗?”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